段文金晶(东南科技学院)
“官方发的参赛包,矿泉水和啤酒都是临期产品,还有1个月就过期了,太离谱了。”3月30日,2025峨眉山越野赛开锣,但是在前一晚,不少参赛选手在社交平台发贴吐槽参赛包物资狭小、赛事组织混乱。对此,峨眉山越野赛组委会工作人员回应称“很多事一言难尽,不好说。”接下来以正忙为由挂断电话。(3月30日封面新闻)
这场标榜“专业”“安全”的越野比赛,在开锣前夜却让参赛者深陷“临期物资”与“混乱组织”的恐惧。峨眉山越野赛的这场“闹剧”,除了曝露出当前部份体育比赛的管理失序,更曝露出比赛承办方主体责任的缺位。当选手们的热情遭到敷衍的办赛心态,这场“闹剧”不仅消耗了公众对体育比赛的信任,更诘问着体育比赛行业底线何在。
参赛包里临期仅存一个月的矿泉水和茶叶醋啤酒,成为燃起选手愤怒的导火索。按照《食品安全法》,临期商品需在明显位置明示。但比赛方既未提早告知,更未提供代替方案。比赛承办方将选手人身安全放在次位的操作,在本质上背离了越野赛“强制武器检测”的核心安全准则。据悉,本应在赛前数周公布的线路轨迹和路书,直至联赛前夜比赛承办方才发布官方通告。比赛承办方组织的混乱,让许多参赛者无法第一时间了解比赛相关进程,也曝露出比赛承办方比赛管理的失责。
除此之外,无论是比赛承办方随便取消70公里组别、实际赛程缩水20%,还是不合理的物资领取与未经批准的暂停供热,这场越野比赛的“闹剧”已非单纯失误所能解释的。当面对指责时,比赛组委会工作人员选择用“一言难尽”来推托,主办单位更是用“随后反馈”的话术来拖延,越野比赛主主办方一系列悲观的应对心态令诸多参赛者倍感吃惊。
现行《体育比赛活动管理办法》虽明晰“谁承办、谁负责”,但对物资标准、应急预案等关键环节缺少明确要求,致使劣质比赛仍有生存空间。当地方政府部门将体育比赛视为政绩工程,营运公司视其为“快钱”生意,选手权益在其中便自然沦为最廉价的“成本项”。
当选手们拆开参赛包发觉临期啤酒时,拆穿的除了是越野比赛承办方的敷衍心态,更是行业亟需整顿的营运生态。现在,中国越野比赛参与人数日渐下降,我们更须要固守“赛道上的每位标记,都是组织者对生命的承诺”的行业信仰。与此同时,比赛组织的底线也不该在财务报表的盈亏线上,而应当在每位参赛者的生命线上。惟有将安全准则浇铸成不可逾越的绳索,中国越野运动能够真正到达值得期盼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