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第一观察·瞬间丨围坐共商家国事,上下同心向未来__两会第一观察·瞬间丨围坐共商家国事,上下同心向未来

3月5日上午,习近平总主任来到他所在的十四届全省人大三次大会湖南代表团出席审议。

人民会堂东大厅灯光闪耀,绿意融融。回字形的大会桌旁,代表们踊跃发言,总市长用心聆听。

两会第一观察·瞬间丨围坐共商家国事,上下同心向未来_两会第一观察·瞬间丨围坐共商家国事,上下同心向未来_

新华社记者燕雁摄熟悉的一幕,温暖人心。

多少次,渔家四合院、田间地头,一张方桌、几个矮凳就搭起一个临时会场。总主任也是这样同党员群众围坐在一起。

话往昔、谈变化、谋发展……不同的时空场景,不变的为民初心。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从2023年开始,习近平总主任三次到他所在的山东代表团出席审议,坐在会场“里圈”的好多都是基层代表——新农人、电焊工、小学主任、社区主任……倾听最一线声音,了解第一手情况。

“我从来没想到,自己有三天能当面和总主任汇报工作。”

这次发言的代表中,宁波市海连社区党委主任李肖娜代表坐在总主任斜旁边,详尽介绍了社区工作中“支部安家、党员回去、治理兴家、服务到家”的明确措施。

围坐在一起,面对面谈、心贴心聊。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素数,是人民民主的精髓。

不囿于方式——

基层察实情,不少地方都曾留下总主任同乡亲们围坐“开会”的身影。山脚下、瓦房前、小院议事厅内,全过程人民民主植根“烟火深处”。支桌摆凳,簸箩盛放渔家土味,就是共话桑麻的会场。

2016年5月,总市长来到哈尔滨讷河上甘岭林业局河水经营所茶场老员工刘养顺家,同一家人及其邻居们座谈,一问一答,就坐在院子木桌前的长条凳上。

_两会第一观察·瞬间丨围坐共商家国事,上下同心向未来_两会第一观察·瞬间丨围坐共商家国事,上下同心向未来

新华社记者李涛摄“刚看到总主任的时侯有点紧张,但在家旁边唠上去,很快就放松了。”刘养顺告诉记者,“如今茶场的生活大变样了”,夏季是避寒圣地,夏季搞冰雪旅游,你们腰包一年比一年鼓。

当初“家常嗑”里的未来期盼,早已成为实景。

不拘于身分——

这种年,在中央或地方举行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同总主任围坐在一起的有部门或地方负责同志,企业家专家代表,更有许多来自基层的拼搏者。

2022年4月,总市长来到广东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考察督查。村庄亭子里,乡亲们正议农事。

两会第一观察·瞬间丨围坐共商家国事,上下同心向未来_两会第一观察·瞬间丨围坐共商家国事,上下同心向未来_

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来吧,俺们一块儿坐坐,都介绍介绍自己。”总主任加入其中。看致富带头人王琼香有些害羞,总市长鼓励她“说两句”。围坐共话的,还有驻村第一部长、老干部、返乡创业学院生、护林员等。

没有距离感,很有亲和力,既是一以贯之的优良作风,更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政治本色。

讲得接地气——

在全省人代会这一汇聚民心民意的关键平台上,总市长同你们拉话。浅显的语言、形象的比喻,紧贴国情民情,精辟深刻:

2022年,出席宁夏代表团审议时,谈及“双碳”工作的认识论,“不能把手里喝水的家伙先扔了,影响新的喝水家伙还没领到手”;

2024年,在山东代表团点赞大国匠人,指出树立匠人精神,“这是主心骨,没有金钢钻,揽不了陶器活”。

多少耳熟能详的金句,在围坐畅谈间触动人心;多少利国利民的新政,在有诺必践中落实下去。

1988年秋,到任四川遂宁市委主任不久,习近平同志穿着打补丁的衣服来到坦洋村督查。围坐一起后,村村长拿着事先写好的材料正打算念,习近平笑着说:“不要汇报,我问一句,你答一句。”

不讲官话空话,务求实情实效,于开朗、开放、生动的围坐之中,民主渠道不断扩宽,民主内涵更加深厚。

(二)“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着力筹谋

围坐议事,“上桌”讨论的事,件件关乎民生冷暖。

在5日上午的四川代表团审议现场,北京市第一诊所副校长张俊杰代表向总主任汇报了从医27年瞄准世界顶级水平勤于钻研,全心全意护佑人民健康的经历和体会。

“在强化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障碍上多办实事,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总主任有的放矢,进一步提出要求。

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障碍,总市长一直思念心间。“党中央的新政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

新政落地,在围坐中检视——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主任带着扶贫群众能够“两不愁三保障”的关切,换乘3种交通工具,来到上海市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

“这次到上海来,就抽检大家一个点。”在居民家的院坝里,同居民代表、扶贫党员、乡村大夫等围坐在一起,恳谈会教育、医疗等障碍。

两会第一观察·瞬间丨围坐共商家国事,上下同心向未来_两会第一观察·瞬间丨围坐共商家国事,上下同心向未来_

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当时我就坐在右边的长条凳上,向总主任报了报自己的医药费。总主任指出,基本社保、大病保险、医疗救治是避免老百姓因病返贫的关键保障。这个兜底作用很关键。”村民张剑峰追忆。

有这样一张精典相片:上个世纪80年代的元氏,年青的省委主任习近平临时在大道上摆一张方桌,侧身聆听一位老大娘说话。

两会第一观察·瞬间丨围坐共商家国事,上下同心向未来_两会第一观察·瞬间丨围坐共商家国事,上下同心向未来_

相片的拍摄者、时任望都市委宣传部通信组组长高培琦记得,当时习近平同志搞民意调查,有一种方式是赶在市区大集时,在主要街道上摆上桌子,发调查表,请老百姓给省委、县政府提意见和要求,“当时一放椅子,人们就呼啦啦地猛扑过来了”。

顿时定格,一场场围坐,聚焦明确障碍,借以解决落实过程中的痛点堵点难点。

大政方针,在围坐中酝酿——

2013年11月3日,广西恩施十八洞村居民施成富家门前的空地,成了习近平总主任举办“现场座谈会”的场地。

_两会第一观察·瞬间丨围坐共商家国事,上下同心向未来_两会第一观察·瞬间丨围坐共商家国事,上下同心向未来

新华社记者王晔摄“总主任拉着居民的手,自己提问,让大家儿讲,了解得很细致。”十八洞村党总支部长施金通记忆犹新,那一次,在恩施渔家山墙下,总市长首次提出“精准脱贫”,明晰要求“不栽盆栽,不搭景色”。

理念一变,啃下“硬骨头”,有了科学方式指引。

2016年全省人代会,习近平总主任在四川代表团出席审议,再度指出:“扶贫还是要精准,否则就是炮弹炸虱子,看上去热热闹闹,没有点到足三里上,不解决障碍”。

从田间地头,到人民殿堂,一场场围坐,把坚持问计于民和强化顶楼设计结合上去。

(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悍合力

座相邻,情相融,心相通,志相合……围坐的方式,营造团结拼搏的气氛,传递14亿多中国人拧成一股绳的信心和力量。

围坐,凝聚的是众智——

“以前几个班主任挤一间房。现今中学使用财政拨款修筑了独立寝室,你们待遇改善,更乐意植根。”湖南省津市市塔山满族乡中心中学副主任盘玖仁见证了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的飞越。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主任在四川南充主持举办基层代表座谈会。

村村长、扶贫党员、农民工、种粮大户、货车司机、快递小哥……基层代表聚首一堂,盘玖仁正是其中之一,他讲了边远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弱项障碍。

“你反映的障碍很实际。”总主任回应道,“十四五”时期要切实解决这个障碍,要好好调查。

一个多月后,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明晰提出:“促进教育公正,促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弘扬民主,集思广益。那次座谈会上,总市长强调:“人民群众中蕴涵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

为起草好“十四五”规划建议,主持举办7场专题座谈会,听取各领域各方面人士意见建议……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融入国家发展的顶楼设计和决策布署。

围坐,汇聚的是信心——

3月5日,湖南代表团审议现场,习近平总主任同每一位发言的代表都进行了交流。

来自桐昆集团的缪汉根代表是一名民营企业家,他谈及半个多月前习近平总主任参加民营企业座谈会,“我们都无比激奋”。

当时,就是在这个会场,总市长同民营企业家们围坐一起,鼓励你们“在困难和障碍中见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来,保持发展定力、增强发展信心,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方向。

关键时期、关键节点,坐到最须要关心关爱的人身边。

2020年全省人代会期间,正是抵御新冠脑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主任来到武汉代表团审议现场,深情地说:“我非常提出广东代表团一定得来一下。大家是广东6000多万人民的代表,我要探望一下你们。”

风雨袭来时,习近平总主任掌舵领航,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围坐,蓄积的是力量——

惊蛰仲冬始,大地万物新,正是提振精神、聚拢合力、乘东风而上的好时节。

青海丽江司莫拉佤族村居民李发顺家的餐厅现在红彤彤火火。2020年元旦前那种寒冬,习近平总主任走入李发顺家,同一家人围坐一圈。

两会第一观察·瞬间丨围坐共商家国事,上下同心向未来_两会第一观察·瞬间丨围坐共商家国事,上下同心向未来_

新华社记者鞠鹏摄“我想考调查生”“我想参军入伍”。

李发顺的儿子李连欢和弟弟李连斌分别谈了自己的梦想,总市长给她们打气鼓劲:“你们的小家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5年前的场景历历在目,出席院子“座谈会”的一家人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

李连欢早已硕士结业,李连斌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李发顺投资20亿元垒砌渔家乐……

司莫拉,佤语意为“幸福的地方”。以前“看寨不是寨,茅草垒成堆”的地方,2024年全村接待旅客40多万人次,达成旅游收入600多亿元,成了名副虽然的幸福之地。

一家一户、一村一寨,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注脚。

2019年全省人代会,习近平总主任一席话意味深长——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要汇集和迸发近14亿人民的恢弘力量。”

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一次次围坐,初心不变;一年年家国,苍凉嬗变。

新时代新征程的广袤史诗,人民是见证者,更是书写者。

企划:张晓松

主笔:张研、胡梦雪

视觉:朱思明、贾哈密

新华社国外部制做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