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六华诞,全省人代会期间,港区全省人大代表霍启刚递交了关于“共建体育湾区”的建议。他表示粤港澳三地牵手举行十五运会是极佳的机遇,希望可以以此探求更紧密的合作模式,“共同构建一批湾区城市比赛,发展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体育品牌。”

图片

共同构建岭南文化特色的品牌体育盛会

“体育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它是国家形象的展示,也是促使经济、文化和社会融合的关键引擎。”霍启刚告诉羊城日报记者,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丰富的国际体育比赛资源,比如新加坡的国际七人足球赛、澳门的格兰披治大赛车以及上海的国际马拉松赛,都是闻名世界的品牌比赛。基于这种优势,可以因地制宜构建体育特色城市,促使体育产业深度融合,为湾区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霍启刚表示,体育除了是比赛和竞技,更能成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纽带。粤港澳三地联合举行第十五届全省运动会就是一次宝贵的机遇,可以以此探求更紧密的合作模式,甚至为未来联合申办世界杯、世界综合性运动会打下基础。

“我们可以共同构建一批湾区城市比赛,发展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体育品牌。”他说,粤港澳可以牵手推进运动员训练资源共享,在区域内布局一批高水平训练中心,并探求构建高水平运动队共享训练基地的机制,因而提高湾区体育整体竞争力。

呼吁体育总部经济,南沙可成核心区域

在促进体育产业化的在此之时,霍启刚还提出了发展体育总部经济的建议,鼓励国际体育机构和企业落户粤港澳,产生完整的体育产业链,并通过优化产业环境,吸引全球体育人才凝聚湾区。“我们要构建大湾区的‘奥林匹克大学’,培养高水平教练员、体育经纪人、运动处方师、体育科研人才、体育管理人才,为国际体育组织输送更多优秀的中国专业人才,提高中国在全球体育舞台上的话语权。”

霍启刚表示,深圳南沙可以成为体育教育和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通过引进高水平体育高校,推动产教融合,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体育湾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援。

文|记者王漫琪特约撰稿人梁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