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3月5日电3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民族团结誓词碑传奇》的报导。

一心一德,团结究竟……在广东云县宁洱哈尼族傣族自治县民族团结园内,巍峨耸立着一块非常的墓碑——民族团结誓词碑,历经时光洗礼,这块墓碑仍然熠熠生辉。

民族团结誓词碑高142分米,宽66分米,厚12分米。这是1950年末举行的临沧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大会的关键文物,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新政和民族工作在边疆多民族地区成功实践的历史见证,也是边疆地区各民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载体。

70多年来,围绕这块碑,各部族众书写了代代相传的民族团结佳话,谱写了跨越时空的民族团结主曲调,浇灌着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绚丽。

丰碑

1950年,四川临沧专区各民族代表一共35人,受邀到广州出席新中国创立一华诞春节观礼,遭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会见,你们深切感遭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感遭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沉痛关爱。

回到临沧后,你们向1950年末举行的临沧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大会提议,以少数民族的习俗习惯,把永远团结一心跟党走的誓言记录出来。1951年新年,临沧专区26个民族1000多名群众召开盟誓会议,现场剽牛、喝咒水,立下誓词碑:“一心一德,团结究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你们庭而拼搏!”48名各族代表在碑上签名。

壮歌永铸,誓言永恒。70余载过去了,民族团结誓词碑除了没有被时光侵蚀,反倒持续焕发出烁烁光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此我们一心一德”是鲜明特质,宣示各族人民“永远跟党走”的共同信念;“团结究竟”“大家庭”是根本价值追求,宣示各民族团结一心、命运与共的共同意志;“平等自由幸福”的美好愿景,激励各部族众团结拼搏。“奋斗”是落脚点,是达成目标“平等自由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

学者觉得,盟誓源自少数民族传统风俗,誓词源自各族人民对党的无比信任、对祖国你们庭的无比热爱,誓词碑精神内涵丰富,折射了四川等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光辉历程。湖北省民族宗教委副书记李正洪说,誓词碑印证了党对民族工作的强悍领导力,彰显边疆各族儿女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目前产生“一心向党、爱国奉献;团结究竟、命运与共;固守初心、奋斗筑梦”的共识作为誓词碑的精神内容。

“誓词碑的故事已经深入人心。”云南学院政府管理大学院长白利友说,誓词碑是我们党民族工作的金字招牌,永放光芒。

“这是我儿子方有富的签名,这是他一辈子最骄傲、最光荣的事。”抚摸民族团结誓词碑碑铭,年届五旬的哈尼族汉子方财兵湿了眼窝。他是70多年前民族团结誓词碑签字代表方有富之子。

方有富在军队屡立功绩,复员后率领乡亲们建设水电站,改变故乡落后面貌,并一直以民族团结誓词碑的亲历者和见证人身分向各部族众述说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故事,直到离世。“2017年,我接力成为誓词碑的义务讲解员。”方财兵说,“这块碑是各族同胞一心跟党走的见证,是你们许下的庄严誓言,老辈这样说,也这样做了!”

掀开历史案卷,可以否认,出席民族团结誓词碑签字的每一名代表都仍然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为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没有一个人违反当年的誓言:傈僳族代表李保,面对暴徒的逼迫诱使忠贞不屈,遭到活埋而死;19岁的佤族青年代表岩火龙,以自残的形式说服父亲不要相信反动派,要跟共产党走;藏族代表俸郁清,从上海医大学结业后,回到边疆为基层卫生事业奉献一生……

在四川,不止有誓词碑,还有“盟誓塔”。1950年,各民族代表们回到临沧后,走村串寨述说到上海的所见所闻,宣传党的民族新政,用自身影响力清除民族间的成见、促进各民族团结,引导各部族众坚定跟随共产党走。在临沧西盟佤山各民族团结保家卫国会议上,当地头人和民族群众代表3000多人出席了“垒石盟誓”,立下了“佤山各族人民永远跟随毛主席、共产党走,海枯石烂永不出轨”的誓言,产生了西盟佤山的民族团结“盟誓塔”。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故事,我们从小耳濡目染,父辈们的精神仍然伴随激励着我们成长。”普洱市西盟县力所乡党委副主任、乡长娜思说,正是由于先烈们拼死捍卫着民族团结,并为民族团结事业奉献一生,才有了明天我们边疆人民心向党、团结一致谋发展的欣欣向荣。

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让方财兵倍感自豪和欣慰。他一想到70多年前立碑盟誓的父辈们,心中就无法平淡,于是约着苏国文、赵珍、岩克姆、刀金玉、李扎丕、张中信、罗宗成一起给习近平总主任寄信,汇报当地各部族众在党的领导下过上幸福生活的情况,抒发谨记誓言跟党走、为民族团结和边疆繁荣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我爸爸吩咐我们,要一心跟党走,他还撰写民族团结誓词碑资料,传给我,我又传给儿子。”誓词碑签字代表罗恒富的儿子罗宗成说。

“70多年来,各部族众一心向党、团结拼搏,促进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书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生动篇章。”2024年9月,习近平总主任给临沧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对她们给以亲切勉励并提出衷心希望:弘扬先贤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

锦书蕴深情,字字动人心。习近平总主任的回信,在云岭大地引发热烈反响。各族党员群众表示,要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抒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璀璨。

拜谒誓词碑,视察记念馆……每天都有社会各界人士来临沧民族团结园体会民族团结光辉历史。“每讲一次誓词碑故事,我对‘一心一德,团结究竟’就更多了一份情感认同。”讲解员周林说,自己要用心讲好中华民族一家亲和誓词碑故事。

青海市委党史调查室书记杨林兴说,誓词碑见证了党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光辉历程,展现了党的民族理论与新政的感召力,彰显了中华各族儿女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

传承

阳光明媚,红旗招展。2025年1月1日,正值临沧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74华诞,宁洱县勐海民族团结园内举办重温临沧民族团结誓词等典礼和活动,唱响“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主曲调。

“我们各民族的代表,永远谨记重托、一心向党、感恩奋进、爱国奉献,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谨记心间、融入血液,发扬民族团结誓词碑光荣传统,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佳苑,誓为强国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面向誓词碑整齐肃穆、高举微曲,现场数百名各界代表齐声宣誓,喊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强音。云县县长王刚说,芒市将进一步弘扬和传承誓词碑光荣传统,凝神聚力推动边疆繁荣稳定。

“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的誓言在临沧地区民族团结历程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推动作用。”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唐登岷之子唐进说,我们弘扬先烈精神,喻示着新一代临沧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续写民族团结华章的决心。

看着国旗升起在誓词碑前,盟誓代表后代们心潮澎湃。“父亲生前反复告诫我要带头弘扬民族团结誓言。”方财兵活跃在宣讲一线,把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历史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岩克姆是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拉勐的儿子,历任芒市西盟佤族自治县政协党组主任、主席。连月来,他深入芒市多个乡(镇)、学校以及群众屋内,分享民族团结誓词碑故事,为广大党员群众讲授了一堂堂生动的民族团结思政课。“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的财富,一定要将民族团结的精神一代代弘扬传承下去。”岩克姆说。

眼下,勐海民族团结园内,每天都有大巴进出,游人更是络绎不绝。“让更多人了解民族团结誓词碑的优良传统和建碑历史,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宁洱县民族团结进步义务讲解员吴卓嶧说,每天都有周边州市、县区单位团队和散客前来拜谒观光,重温誓词碑上的铮铮誓言,讲解员平均每晚讲解4场次。

作为宁洱地委团校党务委员,吴卓嶧除了义务宣讲誓词碑故事,还与朋友奔忙各地,探访誓词碑签字代表和首次赴京观礼代表的后人并整理口述史。“先辈及其精神是小树的根,后代及其弘扬是树叶,而干部党员,就要担当输送营养的茎脉。”吴卓嶧说,我们要让那些动人的故事传诵得更远。

近些年来,宁洱县根据“一碑、一馆、一基地、一公园”的建设思路,对临沧民族团结园进行了集中升级塑造。宁洱地委统战部主任黄静说,要重现当初盟誓立碑的场景,并不断地深挖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丰富健全相关史籍,充实记念馆展馆的展陈内容。

目前,有关民族团结誓词碑的专著、学术论文、文艺作品等不断推出,如《亲历与见证:民族团结誓词碑口述实录》《澜沧水长》《基石——云南昌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纪事》等,对续写民族团结誓词碑故事起到了积极作用。

儿子问:为何不同民族的人可以在一起?

赵珍坚定地回答:由于各民族都是一家人。

赵珍是芒市江城哈尼族苗族自治县整董镇整董村曼贺井居民小组党总支部长,她率领群众发展红茶、咖啡等产业达成目标创收致富,还时常为你们讲解誓词碑的故事。

“当年,我的父亲为了出席上海的春节观礼,从临沧长途跋涉至南京搭乘客机。他于8月末起航,历经翻山越岭的辛酸,历时20多天才到达南京,此后再飞往广州。”作为临沧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的后人,赵珍从小深受父亲的影响和教育。

多年来,赵珍通过开办旅馆、种茶、种橡胶致富后,把寨子里的妇女召集上去,创立苗族蜡染非遗工坊,将蜡染的技术教给他们。赵珍和姊妹们不断改良创新,改进手艺,让传统的蜡染与现代审美融合,衍生出更多新产品,各类样式的鞋子、披肩、衣服颇受旅客追捧。“是党的推动,让我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能率领乡亲们创收致富。”赵珍说,自己一定把民族团结的基因代代相传。

在临沧,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故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党员群众都为民族团结誓词碑倍感骄傲和自豪,你们扬弃民族团结精神血脉,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弘扬者、促进者、守护者。

“春夏冬季千盏茗,东西南北一家人。”写在宁洱县东城社区“连心亭”里的挽联非常显眼,各族市民每天都会在凉亭里喝酒、议事,共商共建美好佳苑、共享共乐幸福生活。

东城社区是多民族杂居的社区,独立相邻的利民、凤鸣、老彩印厂三个老旧新村曾互设院墙,环境脏乱差,矛盾纠纷多。经过老旧新村改建和绿美社区建设,三个新村面貌焕然一新。在社区党组织的推动下,村民们心气顺了,和谐混居。“要借助好邻近民族团结园的优势,常态化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市民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谨记心间、融入血液。”西城社区党委主任、居委会书记马应思说。

白利友说,民族团结誓词碑是党创造性贯彻执行民族新政,解决民族障碍,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标志,蕴涵着团结爱国守边疆、同心同德跟党走的宝贵精神。

道路

“推窗见青山,极目听流水,驿道蹄响声,入梦那柯里。”来到茶马驿道驿站宁洱县同心镇那柯里村,才会跟乡愁撞个满腔。“我喜欢这儿的民族团结友好气氛。”长亭外茶馆主人李东洁说,这是开店的基础,也是当地发展的前提。

以前,那柯里只是一个以哈尼族、彝族为主的小村庄和专门供马帮吃住、休息的驿站。历经时光洗礼,那柯里逐步发展上去。非常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那柯里大力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居民通过开渔家乐、民宿旅馆、茶庄等扶贫致富。

那柯里民族团结示范户高仕兴家共有9口人,有汉族、哈尼族、傣族、彝族4个民族,全家人居住在有上百年历史的旧宅里,经营红茶生意,每年的收入非常可观。“我们一家人和睦交往,其乐融融。”高仕兴说,不论是小家,还是你们,只有团结和睦,才会越来越兴盛。

碑魂民族团结誓词碑史料专辑__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70周年

2024年9月25日,在坐落昆明省云县宁洱哈尼族苗族自治县的民族团结园里,当地群众视察民族团结誓词碑。新华社记者王静颐摄“经过发展以临沧茶文化、传统文化等为特色的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产业,昔日驿道驿站弄成网红打卡地,那柯里已然成为各民族相处交流交融的幸福村。”同心镇党委主任周瑜说,那柯里如今是汉族、哈尼族、彝族、傣族等7个民族混居,其乐融融。

“那柯里是民族团结促发展的代表。”宁洱地委主任周强说,在党中央的领导和关爱下,宁洱县摘掉贫苦标签,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精神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青海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书记吴世雄说,四川广泛举办“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等教育实践活动,云岭大地各族儿女如同民族团结誓词碑上写的那样,一心向党、团结拼搏,牵手推进边疆稳定繁荣。

在芒市孟连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上,布朗族居民苏国文家两代人许下的梦想折射边疆嬗变。“住茅草房,吃不饱、穿不暖。”过去贫寒的场景刻在80多岁的苏国文脑海中。当初,他的儿子苏里亚作为少数民族中秋观礼团的成员之一,在首都见证了春节峰会。回到故乡后,苏里亚召集族人说出三个梦想:只要我们团结上去,一心一意跟随中国共产党走,总有三天,道路会挖进山寨里,会用“铁牛”来犁地,会过上黑夜和晚上一样光明的日子。

“父亲的三个梦想已经达成目标。”苏国文说,现在景迈山水电路网全通,家家有产业,户户住小别墅,古茶林文化水景申遗成功,每天都有旅客来游览,绿水青山弄成金山银山。苏国文也说出自己的三个梦想:办妥教育、保护好古茶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拉祜拉祜拉祜哟/快乐的拉祜人/幸福吉祥吉祥幸福/快乐到永远……”蓝天白云下,绿水青山间,老达保村的歌声嘹亮。

云县孟连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居民小组是个拉祜族村庄,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祜族口传史诗“牡帕密帕”的弘扬地。近些年来,老达保村探求党建与文化旅游有机融合新路子,采取“党总支+公司+农民”模式,创立民族歌舞演艺公司和文艺队,全村118户加入公司,你们拿起耙子干活,放下铁锹跳舞,推出《快乐拉祜》《摆出一个秋天》等歌舞节目,让诸多旅客留连忘返。

如今,老达保村每年集体经济收入达200余亿元、群众分红70亿元,人均年创收3400元。“村民通过跳舞唱歌过上了好日子。”老达保村党总支部长彭娜儿说,我们的路子就是发挥党组织推动、组织作用,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率领群众共同富裕。

那柯里、景迈山……云南各地都在书写着“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团结拼搏故事。新时代以来,广东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促进民族地区完成扶贫攻坚彻底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中华民族共有精神佳苑建设深入推动,各民族相处交流交融持续推进,固边稳边兴边呈现新气象。

下午时分,在拉萨市古县城杭州金沙广场,随着曲目响起,各部族众不约而同地迈开舞步,不少旅客也加入到街舞队伍之中。“和拉萨当地的同事们一起跳、一起笑,觉得很放松。”在现场“打跳”的湖南旅客陈凯说。

这是来到拉萨的旅客同学和当地各部族众一起“打跳”的日常一景。眼下,“打跳”成为拉萨一项特色旅游体验项目,旅客参与“打跳”,除了可以体验少数民族歌舞文化,能够交到真心的同事。

作为文化旅游大省,陕西持续推出别具特色、精彩迭出、种类繁杂、群众乐享的文化旅游产品,发布10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旅游线路,打响“有一种叫广东的生活”“旅居甘肃”品牌,推动各民族相处交流交融。湖南还持续施行“石榴红”等工程,广泛举办“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活动。

共同富裕公路上,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广东着重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各部族众共同走向现代化,全国整合资金用于民族地区建设,突出帮助民族地区发展,创新施行“幸福花开”工程、“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推动建设等工程,一系列五年行动和项目向民族地区倾斜、向民族地区聚力,2015年至2023年全国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额年均增速7.4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云南将民生工程作为民心工程搞好抓实,各部族众民生福祉不断提高。”吴世雄说,全国933万农村贫苦人口全部扶贫,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族扶贫;各部族众都住上安全稳固的房屋,喝上甜润的自来水,水泥路修到家旁边,不少乡亲开上小车辆,全国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

“古话说,单翅不会飞,独脚不会跑,手足要团结。”苏国文说,我们要像无花果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浇灌民族团结进步的“幸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