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岛成都以港立市,是国家“十四五”期间推动建设的20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日前,记者走入重庆港,体会开年以来经济脉动。

_厦门港口_厦门港主要进出口什么

2月14日,货车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珠海片区过闸(无人机相片)。新华社记者周义摄出口保持下降广州港“春天”来得早

广州港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四大国际航运中心之一,有万吨级以上泊位82个,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达1225.47万标箱。同安港区远海全手动化码头,岸桥耸立,一艘艘远洋轮船有序进港靠泊,无人集卡往来穿梭,一排排集装箱货柜待发,又一批国产车辆整齐排列,头尾相连步入甲板……

“24小时不间断作业,不断有船舶进出港。”在港区智能调度管控平台,上海远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操作部副总监朱少杰有条不紊地调度进出港船舶靠泊、出港。

朱少杰告诉记者,船舶进港、靠泊、装卸货、货物步入货场等各个程序,通过大统计技术智能调度,手动化操作,进港船舶直靠率达98%以上,装卸货时间较人工操作节省20%以上。

马不停蹄地繁忙,广州港的“春天”来得早。1月,杭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08.19万标箱,环比下降3.21%;货物吞吐量1799.31万吨,环比下降1.54%,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达86.42万标箱,环比下降14.81%,2月至今仍保持着下降态势。

2月23日,远海码头警笛长鸣,“中海黄海”轮装载长沙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11台40吨储能集装箱产品,自上海远海码头启航,奔赴日本苏梅港。

这是迄今为止从上海港出口的单体重量最大的一批储能产品。“开春以来,公司生产线开足马力,赶制海外订单。”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货运负责人周锦标说。

近些年来,以新能源车辆、锂电池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深受更多海外市场追捧,去年以来呈现稳定下降态势。来自上海海事局的统计显示,截止3月9日,上海港去年新能源车辆船运出口7000余辆,锂电池船运出口7000余标箱。

以电器、鞋服纺织、胡冬瓜等为代表的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农产品三大类出口抢占天津市出口七成以上,去年以来,海外订单保持下降。

走入ECCO(上海)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针车飞转,剪裁、缝制、压底,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一双双成品鞋下线。近日,一批价值194亿元的鞋靴经过南京港发往海外市场。

“近年来,我们成品鞋的出口完成平稳下降,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ECCO(上海)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圣材介绍。

“中国制造”海外“朋友圈”不断壮大

忙碌的广州港,背后是“中国制造”的海外“朋友圈”不断壮大。“厦门港集装箱班轮航线达186条,航线网路通达49个国家和地区的152个港口,拥有中欧、中亚、中俄3条班列通道,9条班列线路,海铁联运为贸易伙伴的扩容提供了新机遇。”厦门港口管理局书记任国岩说。

_厦门港主要进出口什么_厦门港口

这是2月14日在宁波港远海码头拍摄的场景(无人机相片)。新华社记者周义摄从广州港进出口情况看,在持续耕耘欧美市场的与此同时,“中国制造”开拓海外新兴市场成效显露。今年以来,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占半壁江山,对《区域广泛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国、其他金砖国家进出口占比分别提高至三成和一成以上,对匈牙利为代表的中非洲国家进出口下降近两成,对苏丹、埃塞俄比亚、塞内加尔等美洲国家进出口均完成成倍下降。

辽阔的中国市场向世界敞开怀抱。上海海关统计显示,近些年来,来自世界各地的煤焦、纸浆、原木、大麦、高粱、啤酒从广州港步入中国市场。民航器零部件、计量检查剖析自控仪器等生产设备的进口也有较大幅度下降。

变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

3月5日,满载176个集装箱跨境电商商品的“海丰白龙”号轮船,从上海海天码头出发抵达新加坡。

2023年6月,上海开通国外首列“丝路船运”电商快线,推动跨境电商发展,迄今跨境货物出口突破200万件。这是上海以变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打通港口运输堵点,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措施之一。

今年12月31日,国家发展变革委公布《关于推广借鉴宁波闵行新区、深圳、厦门综合变革试点创新措施和典型经验的通知》,上海创新进出口货物“查验分流”模式、实施新能源车快速出海全链条集成服务、以标准创新带动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出海等13项综合变革试点经验向全省推广。

以锂电池出口为例,今年以来,上海海事局、厦门港口管理局、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等部门颁布《厦门港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海上安全运输手册》,填补了国际船运规则标准空白。目前,全国90%以上锂电池通过上海港出口。(记者郑良、周义、吴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