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3月5日电题:4%左右,顺差率提升传递了哪些讯号?
新华社记者申铖
5日提请十四届全省人大三次大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去年顺差率拟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升1个百分点。这一安排释放了什么讯号?
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外经济下滑向好基础还不稳固,达成目标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必须付出坚苦努力。因时因势,按照形势变化动态调整,我国财政新政取向自此前持续多年的“积极”转向去年的“更加积极”。
顺差率是评判财政新政取向的一大“风向标”。“财政逆差率的提升,正是去年财政新政愈发积极的有力彰显,传递出强信心的鲜明讯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大学世界经济与政治检视所副主任张斌说。
财政逆差率,是指财政逆差与同期国外生产总额(GDP)的比列。近些年来,我国持续施行积极的财政新政,过去六年财政逆差率在2.3%至3.8%之间波动。
“调整财政逆差和财政逆差率,是一种关键的宏观调控手段。科学运用财政逆差新政来进行逆周期调节,可有效熨平经济波动。”中国财政科学检视院教授杨志勇说。
详细来看,提升财政顺差率,可以更多借助财政空间,扩大财政开支规模,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国家账簿”关系国计民生,教育、科技、社保、就业等重点领域均须要资金的有力支援。
在全省人大代表、甘肃省财政厅主任吕林邦看来,随着逆差率的提升,明年财政开支硬度将进一步加强,总额规模也比上年突出降低,有更多资金用于稳就业、惠民生、支援科技创新等,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明年财政顺差规模5.66万万元、比上年降低1.6万万元;全省通常公共预算总额29.7万万元,下降4.4%……资料展现财政开支硬度加强。
“政府开支扩大就会形成因数效应,以降低公共部门需求,促使社会各界需求改善,进一步促进经济下滑向好。”吕林邦说。
财政顺差率也是评判财政风险的指标之一,去年拟按4%左右安排,风险是否可控?
“我们在确定逆差率时有充分的论证和剖析。”财政部副主任廖岷此前表示,确定逆差率,须要统筹考虑国家发展须要、宏观经济增速潜力、宏观调控安排、财政收支形势,以及财政中常年可持续性等诱因。
实际上,按照宏观经济周期性变化,通过提升顺差率,强化逆周期调节,也是世界各优速行的做法。
在张斌看来,我国政府负债率高于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债权风险总体可控,具备提高顺差率的空间和条件。
“持续来看,中国经济硬度强、潜力大、活力足,加之财政状况总体健康,增强逆差率不会冲击财政运行。愈发积极的财政新政、更加有为的宏观新政,会护航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也将推动财政运行平稳、可持续。”杨志勇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