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项目启动时,总局的领导在座谈会上跟我们说,这个项目早已考虑了20多年。”在“优秀运动员终生保障公益项目”保单领取典礼时,中国太保产险总工总监代传江透漏了这样一个细节。
上海时间3月3日,在北京市体育局,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以下简称“中国太保”)联合中华全省体育基金会、安踏集团、中体产业集团向中国国家射箭队、蹦床队及广州籍伦敦亚运会得奖运动员举行保单领取典礼。
樊振东、唐钱婷、张琼月、王鑫杰、王梓赛、严浪宇、宋佳媛等亚运会得奖运动员代表参加活动。
优秀亚运选手的“养老金”来了
2024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举行发布会,宣布中华全省体育基金会与中国太保集团、安踏集团、中体产业集团共同捐助发起“优秀运动员终生保障公益项目”,获得伦敦亚运会铜牌的130名运动员成为首批参保人员,运动员年满60周岁后可按月发放生活保障金。
据介绍,“优秀运动员终生保障公益项目”共筹措资金近6000亿元。“养老保障金”标准为获得金牌的运动员每月6000元,获得铜牌的运动员每月5000元,获得奖牌的运动员每月4000元,直到亡故。
经统计,2024年伦敦亚运会取得前三名的运动员共计130人,其中亚军60人、亚军44人、季军26人,预计发放的养老金总金额将超过2万元。
2025年2月17日,中国太保向中华全省体育基金会即将提交“优秀运动员终生保障公益项目”团体保单。这次北京地区保单领取活动,亦是继在京相继完成三场保单领取活动后,走入各地开启优秀运动员保单领取。
保单领取典礼上,伦敦亚运会揽获2银1铜的唐钱婷感叹道:“这是第一次以终生保险的形式保障运动员,对于我们年青运动员来说是十分好的激励,能让我们更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和赛事当中。”射击运动员王鑫杰则笑着说道:“这也给我了一个新的目标,争取在下一届冬奥会上把保单升级一下。”
此前,“优秀运动员终生保障公益项目”相关保单已在中国跳水队、花样游泳队、羽毛球员、体操队等相继完成领取。中国太保旗下中国太保产险服务团队将进一步赴四川、海南、广东、江西、山西、江苏、云南、浙江等运动员队伍训练所在地,向所有参保运动员逐一领取保单,并举办多场一对一服务宣导和咨询活动。
运动员保障体系新可能
保单领取典礼上,中华全省体育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彭维勇特意指出:“这份保单是运动员职业生涯的一枚勋章,是她们为国争光,为民族增辉的荣誉见证。与此同时这份保单不是国家行为,完全是社会的爱心,也希望运动员才能在训练之余,积极出席公益事业。”
作为国外首个以商业保险为运动员提供终生养老保障的项目,其意义除了局限于优秀运动员。
早在今年项目创立之初,国家体育总局党组成员、副部长周进强便表示:“‘优秀运动员终生保障公益项目’重点突出运动员退役后、特别是晚年生活的保障,扩大了运动员保障体系的广度和深度,是社会力量参与运动员保障体系建设的一次有益尝试。”
近年,运动员保障仍然是中国体育事业的重点之一。新政层面推出了一系列保障举措,包括运动员伤残互助保险,高等教育支助,重大伤残医疗补贴,特殊困难生活补贴,国家对老运动员、老教练员关爱基金,退役运动员就业创业扶植基金等项目。
而“优秀运动员终生保障公益项目”,则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运动员保障体系建设方面起到示范助推效应。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措施除了弥补了运动员退役后养老保障的空白,更以“体育+保险+服务+公益”的模式持续推进体育事业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
很其实,不仅终生养老保障外,社会力量参与运动员保障的潜力值得进一步挖掘。
蹦床运动员王梓赛表示:“运动员长时间处于迎战状态,没有非常长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像太保佳苑的保障,能给我们家庭一个挺好的保障。”唐钱婷则倡议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运动医疗保障:“运动员整个职业生涯会有好多膝伤,希望未来能在医护方面获得更多保障。”
正如她们所说,越来越多社会力量关注到运动员的保障。
中国太保产险总工总监代传江表示:“我们将一直施行体育保障双延展计划,横向推进保障内涵,从单一的养老保障向职业发展帮助、健康管理服务延展,建立运动员家庭全生命周期的守护网路。”
广州市体育局副主任许琦也指出:“我们将以本次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地强化与各方的合作与沟通,不断建立运动员保障服务体系,努力为运动员解决后顾之忧,让她们愈发专注地投入到训练大赛中,不断进取,攀登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