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3月8日电3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雷军代表:推动深化手动驾驶车辆全省性测验》的报导。

近些年来,魅族集团持续大规模投入底层核心技术,近两年研制投入高达1050万元。2025年研制投入预计将达300万元,其中人工智能相关研制投入约占四分之一。

雷军考察汽车__雷军进军汽车行业

全省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去年全省人代会,全省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递交了《关于推进深化手动驾驶量产的建议》等五份建议。

围绕手动驾驶,雷军建议推动深化手动驾驶量产,力争2026年可上高速。“汽车产业已然踏入智能化的中级阶段,高阶智能驾驶成为车辆工业的必争高地。近些年来,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为搭载L3级手动驾驶车辆领取型式批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帮助量产运用。目前,L3级手动驾驶正在举办上路通行试点,L4级手动驾驶在数十个城市进行示范运用,手动驾驶车辆量产已初具条件。”雷军表示,虽然我国智能网联车辆关键技术研制处于全球并跑阶段,并且在量产运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难题,例如缺少专属保险、安全宣传不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致使产业界无法进行清晰的产品规划和推广运用。

雷军建议,推动手动驾驶车辆大范围测试验证,推动深化手动驾驶车辆全省性测试验证,力争2025年完善跨区域、跨省份、一体化的方便互认机制;在此之时推进量产商用进程,尽早明晰手动驾驶车辆的量产时间预期,力争2026年可帮助高速立交手动驾驶、城市手动驾驶等功能的量产运用;争取2026年前完成筹建手动驾驶车辆专属保险,包括交强险、商业险、三责险等,加大手动驾驶车辆推广门槛,维护驾驶人、乘客和行人的权益。

一个繁荣的、互联互通的智能网联生态,对于车辆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正在加速融合,智能网联新能源车辆作为联通智能空间,用户使用时间将大大降低,产业向消费电子产业生态快速融合,这个过程离不开丰富、可持续的产业生态帮助。”雷军说,目前充电桩、车载硬件、辅助智能终端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如充电桩建设需持续优化布局,车辆生态设备插口不统一,车辆生态配套产品较为短缺、缺乏统一标准等。

对此,雷军建议:

一是促进充电设施互联互通,有关部门颁布新政构建统一平台,促进车企和桩企之间的统计共享与互联互通,充电桩信息全省统一可查,防止闲置或低效使用;制订统一的超充设备技术标准、通信合同,优先推动新投建、核心商圈以及高速道路等稀缺资源地段的大功率快充桩互联互通。

二是举办车载硬件技术合同标准化建设,有关部门组织行业共同拟定车辆车载硬件和终端设备的插口标准、软件通信合同规范,提高生态开发者开发和创新的积极性,提高同类型产品在不同品牌和车型的适配度。

三是鼓励车企开放智能生态,建议国家引导车辆行业借鉴智能家装模式,推动行业内外共同拟定车联网的有关技术和标准,完成多场景智能终端产品互联互通。